欢迎来到安徽省淮南民生中学!
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习交流 > 正文
教育科研
 
在思考中,开启新的旅程 >> 正文
在思考中,开启新的旅程
日期:2017-09-15        发布人:信晓婉        点击:2057次

2017年8月2日至7日,我有幸参加了淮南市田家庵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感谢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接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培训期间我们一共聆听了6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专家那精湛的教育理论、独特的教育观念深深地吸引着我、震撼着我,同时也激励着我、改变着我。专家的每场讲座都各具特色,学习的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仿佛在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

什么才是一份好的数学试卷?

自己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也编制过一些试卷,但试题不是从网上复制的,就是从买来的教辅资料上采集的,也没有真正研究过如何提高试卷命题的策略思考?

叶晓宏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评价命题分享》,通过大量的样题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试卷才是一份好试卷,他认为好的试卷命题应该关注以下几点:1、关注新的课程标准对命题年级的要求,关注教材的要求。2、关注中、高考教育改革的方向。3.关注当今国家的育人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4、关注国内外大型评价测试的方向。(培养国际的人才)

作为评价“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考试命题必须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在命题中要不断注意渗透新思想新理念,要让试题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灯塔”。 叶老师的讲座中,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就要增强教学评价的意识;要做到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就必须掌握试卷命题方法,提高试卷命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诊断和反馈教师教学,改进我们的课堂。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

聆听了北京的特技教师钱守旺的《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的报告,我明白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钱老师的”动感课堂”倡导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课堂五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他的一句“课堂不该让学生难受”让我反思良久。他还给我们介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五条道路”:1、把别人的智慧借过来;2、把看懂的东西做出来;3、把困惑的问题摆出来;4、把研究的成果写出来;5、把成功的经验传出去他给我们列出了教师每天的“五个一”工程:设计一堂好课、访谈一位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阅读一篇文章、记下一段感悟这些为我们的专业发展道路提供了具体的努力方向。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知识活起来

李燕燕老师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与实施》,讲座一开始就抛给我们听课老师们4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要拿出数学总课时的10%进行实践活动?

李燕燕老师认为这是由中国在世界各个领域的地位,促使国家培养人才的标准发生变化决定的。中国学生的劣势在于: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断裂;缺少工匠精神;所学习的知识和从事的工作不对接;服从力、执行力和定力很强,但是应变和主动变化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等等。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学过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筛选最优条件,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个难题,不会有人给你提供像数学题的条件一样恰如其分的信息,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一个问题情境中搜索条件、寻求策略、形成方案、分工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简单地上手操作,而是在操作中有思考、有思辨、会应用。

化错教学,求真化人。

华应龙教授的《课堂因融错而精彩》让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课堂上学生的“差错”竟是一种“荣耀”,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当一位孩子出现差错,老师和同学们总会对这位孩子说“错得好”。恩格斯说: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可现实是,我们大多数老师通常对学生的错是回避的,是“未雨绸缪”的,华老师说: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老师应像“大禹治水”,不堵而输。

华老师开始专心做一位善于化错的数学老师,化学生的错,化自己的错,最终走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化错教育。

1、什么是化错?

“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继化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最重要的是,把“差错”化为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华老师对“化错”的理解真是太有深意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如果教师能够艺术的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化入到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那才是真正把数学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啊!

2、为什么要化错?

化错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必然性。没有化错何来创新?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华老师开玩笑说“有的错终究要犯,早犯损失最小!”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成长发生在容错中。学生才有进步,多么精辟的解释,让我对“化错”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怎样化错 ?

可是在课堂上,我们怎么样才能去化错呢?华老师一语道破:

第一阶段,容错,错是错;这里容错,是指宽容、包容、容纳差错。首先,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其实,让学生悦纳自己的差错。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成功人士的高明之处,并不是他们先知先觉,一贯正确,而是他们有一个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的眼睛,有一个肯于思索的头脑。最后,创造机会,暴露差错。允许差错存在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的自然展开,是给予学生自主处理新问题,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进行辩解、分析、判断、推理的机会。

第二个阶段,融错,错不是错。这个“融”是什么意思呢?融错,是把错误作为一种资源,从外表的表现入手,引导其暴露思维过程,分析其内在机制,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处,这时的错误已经不是教学的障碍,而成为宝贵的资源。这样的资源,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老师的。首先分析差错背后真正的原因。“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要准确分析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就得倾听学生,了解学生阅读的习惯,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式;其实,让成功在差错中成长,因为差错除了具有启发功能外,还具有刺激、教育、醒悟、陪衬、免疫等功能。再次,要用好教师自己的差错。“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华罗庚。

第三个阶段。荣错,错还是错,荣错是结果,是目标,是对出错过程的回眸,是对差错的育人价值的欣赏。为什么呢?因为学习不是了解一道题,而是为了做对一个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啊!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害怕孩子出错,认为只要孩子都能算对、回答正确就心满意足,以为孩子就完全掌握了,其实不然,平时学习认真,练习完成标准的孩子在检测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问题,不能全对。现在想来如果让孩子们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平时上课练习中让他暴露出来,那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如果当时抓住的话如何去化错为精?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害怕孩子出错,应该让他们合理的出错成为一种教学资源,通过化错来优化教学。

五天的北师之行,着实给人一种“如沐甘露”的快感和惬意。专家教授们的气质与风度令人钦佩,气宇轩昂,神采飞扬,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培训过后能够留下来的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梳理、思考、沉淀,获得的经验研究越多,我们就越加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只有付出个人的努力,才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并将其深深的铭刻于头脑中,随时发生作用,使我们受益终身。就让我们一起思考着,踏上另一段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