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省淮南民生中学!
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资源 > 正文
教育科研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人教版语文第12册 >> 正文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人教版语文第12册
日期:2017-11-22        发布人:校助室        点击:2000次

民生中学         易长钰

教学设计正文

设计意图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此次口语交际活动,创设了一种多向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参与状态之中,对辩驳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投入进去,积极动脑思考问题,敢于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力量所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形成良好的交际意识,促进语言能力与交际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训练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是第五组教材专题“科学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正方的立场是“利大”,反方的立场是“弊大”。教材简要地说明了辩论的基本要求:一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二是要做辩论前的准备,包括搜集论证几方观点和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三是辩论时要做到条理清楚,用事实说话;四是总结陈词,全面总结本方观点。从话题上看,这是属于“辩论”类的口语交际内容,重在应对技能的训练。教材潜在的互动性因素较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精心挖掘、巧妙设计,创设适当的交际情境来促进交流互动,层层深入,步步提高。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以往本班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不是沉默时间大于交流时间,就是寥寥数语的时间大于滔滔不绝的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辩论赛,学生很感兴趣,不但参与积极性高,而且参与面广。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训练目标:通过辩论的准备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材料、整合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以及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训练目标:通过辩论赛,让学生学会举恰当的事例阐释自己的观点,做到条理清楚、大方得体地表达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使学生对科技发展对人和生活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讲文明礼貌,相互尊重,以理服人。

五、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举出恰当的事例阐释自己的观点,对科技发展对人和生活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难点:学生能举出恰当的事例阐释自己的观点,并做到条理清楚、大方得体地表达观点。

六、教学方法

    启发法、辩论法

七、       教学准备

1、 组织学生搜集与本次辩题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材料的整合。

2、 在辩论活动开始前,把教室布置成辩论赛场,营造辩论氛围。

3、 根据辩论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出正反方代表。

八、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辩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居里夫人,感受了科学家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工作者们,让今天的科学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那么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谁想说?

 

2、引出辩题。生举例,联系生活实际从科技发展的利和弊两方面充分地说,从而引出辩题。

师:是啊。科技发展使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变化,既有好处,又有弊端。那么,科技发展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板书?)今天让我们就这个话题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吧。

 

3、师:我是今天辩论赛的主持人,坐在我右手边的同学是今天辩论的正方,他们辩论的观点是:科技发展,利大于弊:坐在我左手边的同学是今天辩论的反方,他们辩论的观点是:科技发展,弊大于利。面朝讲台的同学是这次比赛的学生评委,将由他们用心倾听,认真裁决,选出这次辩论赛的2名最佳辩手。

 

4、师: 为了能更好的辩论,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辩论时的注意事项。请看大屏幕。

 

(二)、展开辩论,学习反驳

1、正反方一辩立论陈词。

师:现在我宣布“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赛正式开始。有请正方一辩立论陈词,阐明观点。限时3分钟,计时开始。

(1)、正方一辩陈述观点,展开辩论。

师:正方一辩充满激情的陈述,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利大于弊。那么反方一辩呢?请反方一辩陈述观点。限时3分钟,计时开始。

(2)、反方一辩陈述观点。

师:反方一辩也不甘示弱,用事实让我们明白了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2、自由辩论。

师:听了双方一辩的陈述,我们后面的智囊团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我们进入自由辩论环节,由正反方所有同学轮流辩论,可以补充本方观点,也可以抓住对方漏洞进行反驳,做到“以理服人”。时间共15分钟,有请正方先开始。

(师:用不同角度分析,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

师:是啊,用上恰当的事例,具体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更有说服力了。

师:XX同学抓住了对方漏洞进行攻击,恰到好处。

师:有数据,有事实,有条理,XX同学该怎么反驳?

师:XX同学,你看他听得多认真,把你说的话都记下来了,还抓住了漏洞    ……)

 

3、由正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师:经过了自由辩论,相信大家对辩题的理解更清楚明白了,请双方四辩结合刚才的辩论,做最后的总结陈词,有请正方四辩,限时3分钟,计时开始。

师:正方同学的总结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很有说服力。反方四辩该如何总结呢?限时3分钟,计时开始。

 

4教师小结:双方辩友刚才的辩论针锋相对,妙语连珠。其实,要想成功说服别人,我们就可以像这些同学一样充分运用恰当的事例、具体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条理清楚、大方得体地表达出观点。

 

5、精彩的辩论结束了,下面请辩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个自我评价?(主要抓住所举事例是否恰当、数据是否具体、表达是否有条理、叙述是否清楚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评议。)

师:学生评委们,你们认为今天的“最佳辩论手”是谁?指名评价。

 

四、评价总结,课后延伸 

 

1、 通过这一场辩论赛,你对科技发展利与弊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指名总结、谈感受)

 

2、师总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技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困扰。我们只有学会客观、辨证地看待科技发展的利与弊,明白人类只有正确地掌握使用科技,学会趋利避害,科技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板书:趋利避害)

 

3、课后延伸。

师:孩子们“灯不拔不亮,理越辩越明。”回家后,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向家长说一说,听听他们又是怎么看待这个辩题的。

 

4、感兴趣的同学回去可以阅读书籍《正方反方》、《校园辩论口才》。

九、板书设计

 

          辩论赛:科技发展:利达还是弊大             趋利避害         ?             !

 

 

 

教学反思:

说到口语交际,我常常是一筹莫展,因为不管自己的教学怎么努力设计,课前精心怎么准备,可效果总是不尽我意。不过,也有特例——辩论会!学生只要说到辩论会就会积极踊跃。如果老师安排正反方辩论,学生更会兴奋万分、激情四射。

在进行《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会前,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口才,课前让学生根据辩点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辩论做充分的准备。让学生自行组成正、反方辩论小组(辩论方式学生已在以前的学习接触),并在小组内推选四名辩手,安排好辩手的次序。   

为了更好地进行辩论,我毛遂自荐担当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辩论中,双方都能以简短的语言振振有词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举了许多生活中事例、数据、名人名言做论据进行激烈地反驳。

在自由辩论时,我给了学生15分钟,让正、反两方互相发现漏洞(让听证的同学也将自己发现的漏洞传递给自己支持的那方)并做有力回击。会场气氛活跃,我穷尽自己的解数激励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在激烈的辩论之后,我又让学生安静下来,给学生一个自我剖析、自我反思的过程,评价一下自己小队的得与失,再让学生评委评一评心目中的最佳辩手。回顾整个过程,学生定会有所收获、有所顿悟。之后,我又做了全面总结。

  这堂课上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学习兴致浓厚,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从上学期和这次的两次辩论式口语交际我发现:口语交际的训练必须循序渐进,要求上从简单到复杂;内容上从形象到抽象;形式上从单一到多样的原则进行训练,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谈话引出疑问,抛出话题,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不知不觉地进入口语交际之中。宣布以辩论的形式展开讨论,更让学生跃跃欲试。

 

 

 

 

 

 

 

 

 

 

 

在明辨中澄清事实,在争论中发展语言,点燃学生思维之火,使学生思维变单一为发散,变平面为立体,变一元为多元。整个辩论过程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以促进交际活动的纵深发展。

 

 

 

 

 

 

 

 

 

 

 

 

 

 

 

借着辩论的余热,让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使他们在评价中学会了运用恰当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这一环节是教师在学生一系列辩论活动结束后,给予的必要补充,回顾整个过程,学生定会对科技发展对人和生活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所收获、有所顿悟。总结延伸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认识。

 

 

 

 

 

【小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