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省淮南民生中学!
网站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资源 > 正文
教育科研
 
《远离猜疑》安教版 健康 四年级下册 >> 正文
《远离猜疑》安教版 健康 四年级下册
日期:2017-11-22        发布人:校助室        点击:2320次

民生中学         王广珠

远离猜疑

设计意图

一、设计理念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美好都伴随在我们身边,怎样克服猜疑心理的生活小常识,爱生活的你快过来吧!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二、教材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震撼心灵的过程,每一个被教育者都应该进入一个生活化的情景之中,去感受,才能从中体悟到一个道理,课堂是不断生成的。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把握一个主脉,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老师。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要还原课堂本色,则为社会服务的,让学生在今天的学习方式中,学会明天生活的方式,在今天的小课堂中,体验明天的大社会的真实情境。另外,教师要把握一点,那就是真实性。引起心灵震撼的课才是好课。

三、学情分析

班级中有一外向女生,在校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学生,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喜欢她。可是,她的妈妈们好多次和我沟通,说她在家听话,和妈妈很难相处,说妈妈对她不好,不喜欢她,妈妈很苦恼,他的妈妈对她的要求特别高,平时批评多于表扬,由于工作忙,很少和孩子沟通,孩子对妈妈产生怀疑,而班级中不少的孩子有这样的现象,就是我们成年人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1、讲述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理解猜疑及猜疑带来的危害。 

2、了解猜疑的含义,了解猜疑给自己及他人造成的危害,初步掌握缓解以及消除猜疑的方法,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

五、重难点

1、了解猜疑的含义及危害。

2、掌握缓解猜疑的方法,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案例、学生用书。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以前有个好朋友,也是同桌,那天他的一支漂亮的铅笔弄丢了,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他就开始怀疑是我拿的,虽然他没有直接跟我说是我拿的,但他开始每天不跟我说话,我跟他说话他也爱理不理的,后来他就让老师把座位调开,时间一久,我们连话也不说了。最后,他的铅笔找到了,落在家里的一个角落里。 

   同学们,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觉得我们的关系是什么造成的?(因为猜疑)大家知道什么是猜疑吗?我们要不要远离猜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远离猜疑》。 

(二)、讲授新课 

1、解释猜疑就是对对方产生的一种怀疑,猜测是他做的,但又不能肯定。 

2、现在同学们知道了猜疑的含义,就认真的读一读书上的二个片段:寓言《智子疑邻》和《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描述,然后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把答案写在书上。(找同学站起来回答,师总结) 

3、总结:当这个人偷斧子的时候,他对邻居家小孩产生了猜疑,怎么看他都想小偷,当斧头找到了,猜疑自然就消除了,也就不怀疑是他偷的了,于是怎么看他都不像是小偷。 

4、第二个片段是曹操逃亡到朋友家避难,听到磨刀的声音,以为是杀自己的,就心生猜疑,将磨刀人杀死,可当他遇到吕伯奢买酒回来时,心里又对他产生怀疑,于是也把他杀了。 

5、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总结,大家觉得有猜疑心好不好呀?大家要不要像他们学习呀?

(三)、课堂延伸

1、猜疑的利与弊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的时期,热衷于关注自我的年龄段,适度的敏感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对外界的刺激感觉灵敏,这是一个人具有普遍性的性格特点。它有助于自我保护,防御伤害,但过度敏感就属于一种不良个性了,猜疑使人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由于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从而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2、如何远离猜疑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 

②培养自信心 

③学会自我安慰 

④及时沟通,解除疑惑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大家知道怎么办吗? 

五、课后作业 

下课后,想想有没有跟自己产生误会的朋友,然后你们去好好聊聊,争取把误会消除,关系恢复到以前一样好。

九、板书设计

远离猜疑

           定义

           表现:感觉敏锐

           远离猜疑的方法:1、理智

                           2、自信

                           3、自我安慰

                           4、及时沟通

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被猜疑的苦恼。

2、在情景中让学生入境,感受自己在生活中不自觉地就有了这样的猜疑别人的现象。

3、在活动中,让学生领悟如何排解心中的被猜和猜疑他人的烦恼,有了个健康的心理。

十、教学反思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穿插一些生活化的案例,可以使学生进入到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去感受,去领悟道理。本课医学生为主体,通过分析和探究,大家共同在作出总结,并且找到了远离猜疑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的教育契机,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备注:课题二号字,学科版本册数三号字,教学正文,设计意图四号字,内容小四字。(正文的十个大标题要加黑)

【小学教研室】